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生招牌

呢輯相,貼的是舊招牌。
舊時,商舖招牌大都由書法高手題寫。
對書法家來說,這真是一筆可觀的「潤筆」。
活躍於六十年代的區建公,便有「招牌王」之稱。
香港甚至澳門的招牌,不少出自此公手筆。
區建公本身,便是一塊「生招牌」。
今日的招牌,多由電腦「代筆」。
非常刻板。
回望「手書體」招牌。
不禁有唏噓之感也。



↑大牌檔招牌,有板有眼。


↑「醬園」、「白米」,豐腴、秀麗。


↑碼頭客棧琳瑯滿目的招牌。


↑客棧招牌睇真啲,下為「禧利街」英文街名。


↑大埔墟崇德街的大牌檔。


↑舊日九龍城「醫師」的招牌陣。


↑晨光茶樓、利珍餅家,香港仔。


↑九龍彌敦道的招牌。


↑茶樓招牌,多出自名家之手。


↑四家茶樓,四款字體。油麻地西貢街。


↑龍鳳茶樓,九龍彌敦道。


↑灣仔莊士敦道招牌。


↑灣仔道招牌陣。


↑同順興,老字號。


↑同昌押。


↑百家爭鳴,尖沙咀北京道。


↑從東向西望,尖沙咀北京道。


↑港島西區的唐樓招牌。


↑各自精采,港島西。


↑藍招牌。喜歡「餅家」、「表行」字體。


↑高陞茶樓招牌,乃早年西營盤最顯眼的標誌。


↑上環高陞街舊樓招牌,縱橫交錯。


↑皇上皇雪糕,德輔道中,1960年代。


↑第一大茶樓,德輔道中,1950年代。


↑皇后大道中「三陽醬園」三層樓都寫上招牌,令人難忘。


↑騎樓底的書法。


↑要不是背後的招牌,還以為是外國街巷也。


↑耀目的「老九章」。


↑「綢緞」變「絲髮」。


↑「奇華餅家」招牌,出自區建公手筆。


↑麵店「好到底」招牌,亦為區建公手筆。


不妨簡介一下這位香港書法名人。
區建公(1887年-1971年12月31日),名建邦,字維屏,號建公,又號聽香樓主,廣東新會人,一生致力文教工作,精書法,兼善各體,尤以北魏書體獨步書壇。
區建公少年即從宿儒盧湘父,修習經史詞章之學。
1906年畢業於新會師範學堂,1912年於澳門創立德華學校,1927年於香港設建邦學校。
課餘精研書法,篆隸真草皆擅長,譽滿書壇。
1930年在香港設立建公書法學院,專心宏揚書藝,扶掖後進,對清貧學生,免費施教,前後四十一年,從未間斷。
當時,香港的商號和機構之牌匾和碑記,多出於其手。
他又編印書法示範十餘種,習字帖百餘款,為當年中小學所廣泛採用。
區公於1971年12月31日辭世,享年八十五。




↑書法家區建公。不仔細看,還以為是黃師父關德興也。


↑區建公的山水畫。


↑建公書專聯歡。


↑區建公書法展。

↑區建公亦為長洲女校校董會成員。


↑區建公為「公和玻璃舖」的題字。


↑五金舖招牌,亦有區建公手筆。


↑「李錦記」招牌,亦為區建公手筆。


↑除了招牌大字外,區建公亦於石刻留存字跡。石刻座落鯉魚門天后宮左側巨石上,巨石高約兩層樓,字體起碼三呎。


↑所題四字為「澤流海澨」。「海澨」者,海邊也。下款是「沐恩弟子張丙榮敬酬,新會區建公拜題」。

48 則留言:

  1. 美術角度嚟講,正體字真係比較簡體字美觀啲,而手寫字味道真係同電腦字唔一樣,雖然有啲電腦字都係名家手筆,好似才女兼靚女徐靜蕾都出過電腦字款,主要係個個字一樣,冇咗生氣,太圓美就變左反為不美,又講番,家陣揾人寫都唔易!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遲啲又要行下街。
      睇下仲有幾多舊招牌也。

      刪除
    2. 細佬最憎嘅招牌字就係"東洋鬼"嘅勘流體,除咗民族意識外,真係好難睇,唉,不過唔知點解,啲後生嘅好鬼喜歡用噃,度度都見到,呢啲就係叫做"冇文化"咯!
      內地嘅中文招牌,真係又係好少好嘅,除咗因為簡(殘)體字外,又係俾啲東洋風同唔知也風搞垮咗!係上海南京路,除咗間藥材舖外,冇個招牌企理!

      刪除
    3. 簡體招牌,不掛為妙。

      刪除
  2. 很懷念"奇華餅家"門外的紅郵筒 !!

    回覆刪除
    回覆
    1. 紅變綠。
      圓變方。
      舊款郵筒,不多見矣。

      刪除
    2. Speaking of these pillar boxes, there are several versions, "VR", "GR" and "ER" which stands for the reigns of QV, KGV/VI, and QE respectively.

      I wonder if you do have pictures of some of them - should made interesting contrast.

      刪除
    3. Yes, you are full of good ideas.

      刪除
  3. "從北向南望,尖沙咀北京道。"

    One can only look either eastward or westward as Peking Road runs East West. This one is looking slightly southeast ward.

    回覆刪除
    回覆
    1. 約翰兄心水清也。
      沒錯,應是「從東向西望」。
      遠處便是今日的「海洋中心」了。

      刪除
    2. You are welcome.
      I would say this is 從西向東望, the building at the far end should be "Chungking Mansions" which is still there. "海洋中心" was still to be built.

      刪除
    3. 哎吔!
      唔好意思!
      應該係「從東向西望」至啱呀!

      刪除
  4. "茶樓招牌,多出自名家之手。" and "四家茶樓,四款字體。"

    These two are taken on Saigon St. in YMT, looking east towards the wall of the old DGS campus. The wall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s not many in HK were built in such a way that there is no pedestrian walkway separating it from the roa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wall has been there long before the space outside was used as a street, and named Chi Wo.

    回覆刪除
    回覆
    1. 約翰兄真明察秋毫也。
      此照才是「西向東望」。
      西貢街遠處為志和街。
      圍牆外是「拔萃女書院」。

      刪除
    2. "圍牆外" should be "inside the wall".

      刪除
  5. "碼頭客棧琳瑯滿目的招牌。"

    Junction of DVRC and Hillier St.; now Tung Hip Comm. Building. The name plate is clearer in the next pictur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德輔道中、禧利街交界。
      今「東協」大廈位置。

      刪除
  6. "港島上環。" and "各自精采,上環。"

    These two famous pictures were taken on QRW, somewhere between Kwai Heung and Mui Fong Sts., looking west towards Centre St.
    Both "Teck Kee" and "Kau Yue" were landmark shops in that area.

    回覆刪除
    回覆
    1. 皇后大道西,近桂香街、梅芳街段。
      應是「西營盤」也。

      刪除
  7. "要不是背後的招牌,還以為是外國街巷也。"

    I wonder if this is Jervois St.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稱「乍畏街」。
      今日稱「蘇杭街」。

      刪除
  8. 這舊式騎樓唐樓,台北還存有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東南亞的唐樓亦有中式招牌。

      刪除
    2. Ann,無法在你的網頁留言。
      長洲櫻花開得好燦爛呀!

      刪除
  9. 回覆
    1. 舊時老闆比較珍惜招牌。
      就如雀鳥之珍惜羽毛也。

      刪除
  10. 要不是背後的招牌,還以為是外國街巷也。~~第二部黑色車係DeSoto
    1948 De Luxe Coupé 5W,第一部"可能"係"咳得力",,,以前美國車真係好鬼流行過噃,家陣連我住緊果到,都冇乜人揸米國車!
    睇嚟睇去,中華漢字正體點解過千年不變,真係有原因,視覺上真係養眼,死鬼阿爺唔知點解突然黏咗條筋,要攪"殘體",冇屈佢㗎,殘體真係殘體,好鬼難睇!尤其內,,,地的政府機關招牌,果啲唔知乜嘅宋體,睇見就想拆咗佢,點解唔用正楷???唔明!臺海果便就靚好多!
    以前,六十年代港英政府包括郵政總局同CS(政務司署)都設有"書法家"呢個職位,專門寫政府招牌同告示,海報等,細佬睇佢地寫,四平八穩,靚麗整齊,唔簡單㗎,佢地屬於類此一級技工咁等級!家陣係某些政府地方都仲見到佢地嘅字!
    不過唔好同啲八九十"后"大秦士講呢啲,佢地"死人"都話撐"殘體"字喎,又係唔明,但係啲大老總級包括影帝,肥佬江,胡大桃,習總個個題字都係用"正體"個噃,,,,奇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睇到新一代嗰啲「書法家」半「正」半「殘」。
      幾乎要「叫救命」也。

      刪除
    2. 書法真係好蝦人,易學難精,學裝字,學形似,唔太難,但係要學到有肉有骨,有氣有神,有行氣,咁就真係唔容易,需要時間,毅力,氣力(內功嚟㗎),你話家陣邊有一有咁嘅時間,再講,家陣都好多"閏閨秀"去學吓書法同國畫,但係啲"老師"家陣好鬼精叻,搵啲"好睇","養眼"嘅嘢俾佢地臨,咁就開畫展同書法展,,,,,一般人見到"拍爛手掌",但係實際上有排都未掂,書法,閨秀有閨秀嘅功法,要婉約秀氣,又要玉肌冰清,唔容易㗎!

      刪除
    3. 閨秀畫家真係越來越多。
      但有陸小曼水平的,仲未見也。

      刪除
  11. Gov't. in the mainland continue to use the formal version for a couple of years after 1949. Many old HK photographs of the early 50s showing large pictorial propaganda outside buildings celebrating this or that can testify. It was during the mid-50s that they decided to adopt the simplified version. One of the speculated reasons was that there were millions who cannot read; and simplified version was thought to be easier for these people to learn.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半係「為文盲服務」。
      一半係「為政治服務」也。

      刪除
    2. 堂主兩句就解釋了簡體字的出現和存在理由,真是功力深厚。👍佩服!佩服!

      刪除
  12. 這些年代,就是大家的集體回憶~~

    回覆刪除
  13. 其實平時什麼招牌是什麼人寫,一般都好少人過問;但是...如果將老字號的招牌字體改體,那就大件事了,因為,人們可能會覺得這一定是冒充貨,因此招牌的字是很重要,一經註冊(入腦)就改不了,不然,就會覺得週身都唔“聚財”!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看招牌,是享受。
      今日看招牌,眼花撩亂,活受罪也。

      刪除
  14. 「長洲女校」聽聞已久,得見請柬,如見古董。該校故事應為真實了!
    謝謝堂主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長洲女校」與「長洲戲院」同一命運也。

      刪除
  15. 我也有區建公的墨寶,可以分享嗎?

    回覆刪除
  16. 請問九龍城永樂園大牌檔當年在那兒?? 我因為此照片, 手繪了一些衫, 很喜愛老香港

    回覆刪除
  17. 具體位置不清楚。
    大概只有老街坊才曉得了。

    回覆刪除

苦戀,愛群道

走畢藍塘道,轉入寶雲道。 一路走走拍拍。 看看腕表,已近中午。 全程走完寶雲道,下午便來不及上班了。 於是來個折衷,從寶雲道中央的小徑下山。 走至山腳,發現前面就是熟悉的愛群道。 驚喜的是,一路都是開滿花的苦楝樹。 頭頂是花,腳下也是花。 四野無人,獨享花花世界。 不妨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