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米元章《吳江舟中詩》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有米芾大字行書長卷《吳江舟中詩》,紙本,高31.1厘米,長557厘米。
詩卷由十紙接裝而成。共計四十四行,每行三至四字,間有一字或二字一行。
書成後尚餘二紙,則低一字書款。

詩云:
昨風起西北,萬艘皆乘便。
今風轉而東,我舟十五纖。
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賤。
 舡工怒鬥語,夫坐視而怨。
添槔亦復車,黃膠生口咽。
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轉。
添金工不怒,意滿怨亦散。
一曳如風車,叫噉如臨戰。
傍觀鶯竇湖,渺渺無涯岸。
一滴不可汲,況彼西江遠。
萬事須乘時,汝來一何晚。
朱邦彥自秀寄紙。
吳江舟中作。
米元章。

年前臨寫過一次。
近日又臨了一遍。


↑昨風起西北,萬艘皆乘便。今風轉


↑今風轉而東、我舟十五縴。 力乏


↑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賤。舡工怒


據《青浦縣志》記載,米黻(四十一歲後署「米芾」)曾在元豐五年(1082)任青龍鎮監鎮。
 「監鎮」是管理行政事務的文職官員。
 著名的早期米書行草大字《吳江舟中詩卷》,當即作於此時。
 吳江即吳淞江,北宋時由青龍鎮入海。
 詩中「昨風起西北,萬艘皆乘便」正是寫海上的壯觀景色。
 米黻在舟中為友人作詩,並書寫成長卷。」
 米黻是在元豐五年春正月到青龍鎮任監鎮的,大約半年後即離職而去,同年到過山陽(今江蘇淮安),秋天又到湖北黃州初次拜謁蘇東坡,兩人相交結識始於此年和此地。



↑舡工怒怒鬥語,夫坐視而怨。添槔亦復


↑添槔亦復車、黃膠生口咽。河泥


↑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轉。添金


↑米芾大字行書長卷《吳江舟中詩》(部分),原件高31.1厘米,長557厘米。


↑添金工不怒、意滿怨亦散。一曳如風


↑一曳如風,叫噉如臨戰。傍觀


↑傍觀鶯竇湖、渺渺無涯岸。一滴不可

《吳江舟中詩卷》中有兩句詩:「傍觀鶯竇湖,渺渺無涯岸。」
 鶯竇湖在江蘇吳江境內,又名鶯脰湖、鶯湖等。
 吳語中竇與脰同音,故外人難辨。
 清人徐崧、張大純纂輯《百城煙水》卷四《吳江縣》中有云:
 「鶯脰湖,以其形色似鶯脰,故名。周十餘里,全納爛溪、荻塘諸水,瀦而為湖。鎮臨湖,為荻塘要道。若東南風急,舟行下浪,最為危險,故俗呼鶯鐵面。」
 脰是脖子、頸之義,說明鶯脰湖的形狀非常的狹長,而且遇到大風浪時,行舟異常危險。
 故《吳江舟中詩卷》中有:「今風轉而東,我舟十五纖。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賤。 舡工怒鬥語,夫坐視而怨。」
 當是米芾寫在鶯竇湖遇到大風浪時的實情實景。
 「傍觀」,近觀也。


↑一滴不可汲,況彼西江遠。萬事須乘時


↑汝來一何晚。朱彥自秀寄紙
 跋中「秀」字,應是秀州(今浙江嘉興)簡稱。


↑吳江舟中作。米元章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
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
史傳說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
他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確實是個早熟的怪才。
在書法上,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蘇東坡盛讚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另一方面,他又獨創山水畫中的「米家雲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墨作雲霧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層層山頭,世稱「米點」。為後世許多畫家所傾慕,爭相倣傚。
他的兒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較多,使這種畫風得以延續,致使「文人畫」風上一新台階,為畫史所稱道。
米芾究竟以書為尚,還是以畫為尚,史家各有側重。



下臨米芾《中秋詩帖》(又名《中秋登海岱樓作》):




↑中秋登海岱樓作。目窮淮海兩如銀,萬



↑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


↑桂枝撐損向西輪。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


↑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 桂枝


↑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 桂枝撐損向東輪。

米芾《中秋登海岱樓作》釋文: 

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
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東輪。




↑米芾《中秋登海岱樓作》原文。

4 則留言:

  1. 「添槔亦復車、黃膠生口咽。河泥」堂主寫的那個“槔”字、“車”的兩棟,像把寶劍,真是美極了。
    再見米芾(米黻)的字跡,覺得很幸運。

    回覆刪除
    回覆
    1. 練書法,最過癮就是「偶有佳作」。
      有人讚兩句,更是「鬆毛鬆翼」也。

      刪除
    2. 開心有益健康! 堂主抵讚便要讚番兩句,好等你健康長壽。
      好等你有機會時就為我們展示一下書法,po啲相懷舊一下,大家都開心。

      刪除
  2. 年前臨寫過一次
    近日又臨了一遍
    年臨

    回覆刪除

苦戀,愛群道

走畢藍塘道,轉入寶雲道。 一路走走拍拍。 看看腕表,已近中午。 全程走完寶雲道,下午便來不及上班了。 於是來個折衷,從寶雲道中央的小徑下山。 走至山腳,發現前面就是熟悉的愛群道。 驚喜的是,一路都是開滿花的苦楝樹。 頭頂是花,腳下也是花。 四野無人,獨享花花世界。 不妨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