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遊帽子峰,少少遺憾

今趟三日兩夜旅程。
來去匆匆,行程緊密。
按原計劃,早上從深圳出發。
當晚入住「帽子峰」。
可惜「帽子峰」名聲太響。
酒店民宿,一律爆滿。
退而求其次,改住坪田。
從深圳去南雄坪田,車程七粒鐘。
到達坪田,差不多「人約黃昏後」矣。
在日落前,遊了「馮屋村」。
紅霞滿天,映照土屋稻田。
不免想起「羅記」:
斜陽裡,氣魄更壯……




↑遊帽子峰,拍下第一張照片:夕照丹楓。



↑夕照銀杏。


↑觸目的紅果子,鐵冬青。昔日是佈置聖樹的好材料。


↑ 中草藥「十大功勞」。


↑竹林一景。


晚飯後,登上天棚觀星。
銀河皓月,滿目星斗。
uncle兄指點星光,給我們的天文知識進補進補。
翌晨五點,伸手不見五指。
各路人馬已聚集於「光明頂」。
靜候旭日東升。
觀賞過日出後,在村長家食白果粥炒麵。
然後啟程往「帽子峰」。
走了兩個小時車程,才知「帽子峰」人頭湧湧。
交警架設路障,進帽子峰者一律折返。
遂改遊「梅嶺古道」。
飯後再往帽子峰「闖關」。
兜兜轉轉,走進林場,已近黃昏。
「帽子峰」只遊了水塘區一帶。
正如「無為」兄話齋:
拍出來的照片,有啲似城門水塘「高清版」噃。
也好,留低少少遺憾,好讓有再遊藉口也。



↑帽子峰倒影。


↑水平如鏡。


↑拍出來的照片,真係有啲似城門水塘「高清版」。


↑沿路可隨便停車,觀賞周圍景色。


↑帽 子峰林場水塘區。


↑帽 子峰林場好大,我們只遊了水塘區。


後記:
是次三日兩夜行程,由「信步」兄一手策劃。
住宿、請車、認路,一腳踢。
實在勞苦功高。
「無為」兄沿路大談攝影樂趣。
給吾等驅除睡魔。
「無為」兄「大有作為」也。
「支票」開定了:
三月元陽油菜花。
到時再見。



↑第二晚入住南雄市區的三星級酒店,一覺到天明。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梅嶺驛道,古意盎然

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唐代名相張九齡辭官回鄉侍母。
途中看到家鄉父老翻越南嶺山脈十分艱難,決心打通南嶺,改善南北交通。
於是上奏玄宗,建議鑿山修路,獲得允許。
開鑿梅關通道的工程非常艱巨。
這條用小石卵舖砌的驛道,即今距南雄市北30公里的梅關古道。
今趟到南雄看銀杏,也到古道一遊。
踏足驛道,緬懷張公。




↑梅關古道最高點,嶺南第一關。 出了關,便是江西省界。



↑嶺南第一關門聯:梅止行人渴,關防暴客來。



↑看看地上堅硬的石塊,便知古道開鑿之困難也。


↑昔日的省界關隘,今日的旅遊景點。

梅嶺古道與珠璣巷是中原文化向嶺南幅射的集散點。
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交融之地。
梅嶺為五嶺之一的大庾嶺之東首,地勢險要,踞大庾嶺之咽喉。
梅嶺頂部,兩峰夾峙,猶如一道關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為梅關。
現存關樓建於宋朝嘉佑年間,古樸雄偉。
北面門額署有「南粵雄關」四字。
南面則書有「嶺南第一關」字樣。
北側豎有「梅嶺」石碑一塊,為清朝康熙年間南雄知州張鳳翔所立。



↑梅關北面,便是江西,門額署有「南粵雄關」四字,並豎有「梅嶺」石碑一塊,為清朝康熙年間南雄知州張鳳翔所立。


↑從「南粵雄關」俯瞰江西段古道。路旁種滿梅花,春節來遊,是另一番風景也。


↑從「南粵雄關」俯瞰江西段古道。沿路都是待開的梅花。


梅嶺設關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
為開發嶺南,於公元前213年在梅嶺上構築了橫浦關,後為戰火摧毀。
到宋嘉佑年間復建關樓,保存至今。
關樓橫跨兩省,登關眺望,粵贛兩地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梅嶺之梅,遍布南北。
他處梅花,白者為多,梅嶺之梅,有似桃而唇紅者,亦有純紅者。
花開時節,色彩繽紛動人。
著名文學家蘇軾、道學家朱熹,都為梅嶺之梅留下了詩篇。
陳毅元帥,亦有《梅嶺三章》傳世。



↑陳毅《梅嶺三章》字跡。


↑中共元帥陳毅曾「病伏」梅山。



↑北代軍在此誓師。


梅關南北,婉蜒着一條鵝卵石大道。
北接江西章水,南連廣東湞水,寬約六尺,是為梅嶺古道。
兩側山巒疊翠,沿途不少碑記,半山腰上還有個來雁亭,山下有飲馬槽。
當年道上商旅絡繹不絕,道旁茶館酒肆鱗次櫛比,每日旅客流量不下萬人。
這在當年是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那時號稱嶺南最大商埠的廣州才有六萬人口。
直至雄余公路通車、粵漢鐵路剪綵,梅嶺古道的任務才算完成,南北大動脈宣告轉移。
梅嶺驛道是保存完好的古道,乃千年歷史之見證。



↑沿路有介紹古蹟和賞花之「寶典」。


↑來雁亭。


↑佛門清靜地。


↑古道旁的佛舍,擦身而過,沒有參觀。


張九齡小資料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韶州曲江人(現廣東省韶關市)。
張九齡從小聰敏善文,乃唐代著名詩人。
武曌長安二年(702年)擢進士,最初擔任調校書郎。
713年應「道侔伊呂科」舉,中高第,數年中官累遷。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遷中書令。
張九齡為相正直賢明,不避利害,敢於諫言。
曾劾安祿山野心,提醒玄宗注意。
獎勵後進,曾提拔王維為右拾遺,盧象為左補闕。
由於李林甫等人的排擠,改任尚書右丞相。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被貶為荊州長史,召孟浩然於幕府。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在家鄉曲江病逝,享年63歲(據徐浩碑銘)。
早年有文名,張說曾稱之為「後出詞人之冠」。
有詩《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並論。
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緻深婉。
如《望月懷遠》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



↑古道旁的「夫人廟」,供奉的是為修驛道捐軀的張九齡夫人戚宜芬。


↑夫人廟神像,珠圓玉潤,唐代美女。


夫人廟小資料
網友Kobus Cheung提供了「夫人廟」的網頁資料。
故事感人,整理如下:
夫人廟在梅嶺南坡半山腰古驛道側,由翠屏山洞真古觀道長余信昌主持。
1991年由港澳人士捐資重建。
這是紀念唐朝名相張九齡夫人戚宜芬為開鑿梅嶺驛道獻身犧牲而建的廟宇。
新建的夫人廟佔地面積150多平方米,古色古香,肅穆莊嚴。
廟內供奉三尊神像:一位夫人、兩個丫環。
裡外有兩副對聯。
裡面的一副對聯是:
精誠所至石能開,風度永存神宛在。
廟門前柱子上的一副對聯則是:
嶺路控南陲驛草蠻煙風度至今懷故相,廟門臨北野松聲梅影儀型終古拜夫人。
兩副對聯一語中的,說明了建廟的宗旨及其內涵。
相傳,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被排斥拂袖南歸的張九齡,在他托病居家期間,以大庾嶺「千丈懸崖」、「人苦峻極」為由上書朝廷,請開大庾嶺道,很快獲准,於是奉詔開鑿梅嶺官道。
修築大庾嶺驛道,工程十分艱巨。
當修路至梅嶺頂上,碰到一塊堅硬的岩石,白天鑿開,晚上又合攏過來,一直鑿了七七四十九天,毫無進展。
眼看朝廷所定期限將至,張九齡不由焦急萬分,後蒙一位老翁指點,說那是山神管轄之地,需用孕婦之血祭拜才能通過。
夫人戚宜芬僥倖從張九齡口中得知這一「答案」後,半夜手提長劍,偷偷跑到梅嶺山巔巨石旁,面對山神,舉劍剖腹自盡,以生命為血祭,終於感動了上蒼,修成嶺道。
從此,梅嶺古驛道成為連接珠江和長江水系的陸上通道,使得中原文化南下更為通暢,促進了嶺南文化的發展繁榮。
真相究竟如何早已不可探究了,但張九齡夫婦為百姓造福、獻身的精神確是不容置疑的。
後來,人們因崇敬戚宜芬的獻身精神,並出於求事托福的願望,在梅嶺新路口南山腳下建起了夫人廟,以祭祀張夫人。
此後,南來北往的官員百姓皆往廟中燒香膜拜,感戴張夫人的功德。
由於歷史的原因(「文革」也),此廟毀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
夫人廟內的大鐘,幸被當地人收藏起來,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古道旁邊的「衣缽亭」。


↑古道旁邊的「衣缽亭」,從北向南望。


↑沿路「翠」意盎然。


↑路邊草,青翠欲滴。


↑山上秋意濃。



↑轉彎抹角,古道遊蹤。


↑ 石龜碑文,記載古道滄桑。


↑  路邊臘味。


↑  今晚加餸呀,師兄。

後記:
旅程第二天,按原計劃早上進「帽子峰」看銀杏。
由於遊人勁多。
半路已給「封山」。
遂改遊「梅嶺古道」。
之後,在附近吃午飯。
「梅嶺鵝王」名不虛傳。
至今想起,仍「口舌生津」。
連司機六個「大男人」吃得捧着肚子出來。
還喝了當地的特產「糯米酒」。
酒飽飯醉,埋單不過二百多元。
平靚正,絕對超值也。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坪田日出,蔚為壯觀

坪田,除了賞銀杏之外,亦是看日出的理想地方。
坪田鎮的「軍營寨」,位處高地。
腳下便是江西省。
極目楚舒,只見群山連綿。
層巒疊嶂。
為了看日出,我們在坪田住了一晚。
早上五點,摸黑上「軍營寨」。
汽車一輛接一輛,串成一條長長的車龍。
車頭燈將彎彎曲曲的小路照得如同白晝。
黑夜「行軍」,氣勢如虹。
軍營寨上,黑影幢幢。
龍友各據山頭,展開腳架,工架十足。
長火短鏡,一應俱全。
第一線曙光在五時半左右出現。
龍友雀躍歡呼。
然後,便是此落彼起的「失打」聲。



↑等待黎明。


↑飄逸的白雲,與沉穩的山巒相映成趣。


↑輕若鴻毛,重如泰山。


↑南雄坪田觀日出。


↑等待黎明。


↑看日出的發燒友。


↑曙光初現。


↑太陽現身前,紅霞滿天。


↑太陽現身前,火燒雲滿天。


↑仰望穹蒼。


↑含羞答答。


↑噴薄而出。


↑先露半邊。


↑露多少少。


↑全裸登場。


↑朝陽特寫。


↑哈囉,早晨!


↑鑽入雲端。


↑忙個不停。


↑遠眺江西省連綿起伏的山巒。


↑軍營寨晨曦。


↑軍營寨晨曦。


↑望呢邊,唔該。


↑游早水。


↑與眾同樂,悠然自duck。


↑來湊熱鬧。


↑盤山而上。


↑山裡人家。

苦戀,愛群道

走畢藍塘道,轉入寶雲道。 一路走走拍拍。 看看腕表,已近中午。 全程走完寶雲道,下午便來不及上班了。 於是來個折衷,從寶雲道中央的小徑下山。 走至山腳,發現前面就是熟悉的愛群道。 驚喜的是,一路都是開滿花的苦楝樹。 頭頂是花,腳下也是花。 四野無人,獨享花花世界。 不妨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