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活到97歲,是中國的長壽畫家。
這讓我想起活到98歲的西方畫家夏卡爾。
齊白石「多產」,夏卡爾不遑多讓。
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是超現實主義畫家。
乍看夏卡爾的畫,即使你不了解畫家的故事,也能嗅到他作品中濃郁的象徵性、立體派、表現主義氣息。
醺醺然踏入一個夢幻世界。
但你若當面稱讚夏卡爾畫風「詩意、奇幻」,夏卡爾又會一臉嚴肅地告訴你:
他的畫無比寫實,畫中有他對俄國故鄉最具象的回憶,有他對革命、戰爭及死亡最殘酷的體味……
猶太藝術家夏卡爾不僅很會說故事,而且畫藝超群,愛以鄉愁入畫。
↑保持夏卡爾拍賣最高紀錄的畫作《生日》。
↑《綠色小提琴手》。
(一)
除了長壽之外,夏卡爾跟齊白石最相似的地方,是繪畫題材迂迴反覆。
夏卡爾不少畫作都有「小提琴手」的角色。
這個「小提琴手」的角色,值得一談。
居住歐洲的猶太人有點似吉卜普人:
時常經歷漂泊,時常經歷驅趕。
提琴便成為他們最方便攜帶的樂器。
無論前路在何方,暫且拉上一曲與朋友道別,小提琴的音色最適合拉小調樂曲,悠揚之中藏着淡淡憂鬱。
而「拉小提琴的猶太人」這個角色,再次出現在他一九二三至二四年的畫《綠色小提琴手》。
演化成夏卡爾鄉愁的象徵。
↑夏卡爾另一幅以藍色為主調的《小提琴手》。
(二)
夏卡爾出生於俄國的猶太家庭。
父母只靠着微薄的收入養育10個子女,家境貧困。
黑暗的木屋、迷信的鄉民、演奏着小提琴的人,馬、牛、羊、雞等,都存在於少年夏卡爾心中。
這一幕幕的印象,成為了他的創作泉源。
「超現實主義派」一詞,據說是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為形容夏卡爾的作品而創造出來的。
↑《婚禮》,走在前頭的,也是小提琴手。
(三)
1887年盛夏,夏卡爾誕生在白俄羅斯小鎮維台普斯克(Vitebsk)一個以經營雜貨舖為生的猶太家庭。
其父純樸溫存,是鯡魚庫房職員。
其母矮小、精幹,整天為孩子忙碌。
夏卡爾的家庭從屬猶太人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派別──哈西德猶太教(Hasidim)。
哈西德猶太教雖受到猶太教嚴苛、刻板的教條影響,但他們身上卻帶有其他猶太教徒沒有的活潑特質。
這種對生命的熱誠態度,反映在夏卡爾的藝術創作中,貫穿藝術家以農莊、童年為主題的早期畫作。
↑《七指自畫像》。
(四)
1906年,19歲的夏卡爾高中畢業,進入伊胡達.培恩(Yehude Pen)畫室學畫。
但和同齡人相比,學畫對貧窮的夏卡爾一家而言顯得過於奢侈。
繪畫課程因學費不繼而斷斷續續。
夏卡爾只好從圖書館借雜誌回來,自己在家中反覆臨摹。
這也解釋了為何夏卡爾早期的繪畫總帶有漫畫速寫的風格,厚重的色彩流露出意蘊深厚的宗教儀式感。
1909年的《婚禮》,出自夏卡爾在前往巴黎之前所作的最後一批作品。
畫中呈現的是猶太人的傳統婚禮。
新婚夫婦隨着眾人簇擁走向教堂,牧師和小提琴樂手在前面引路。
↑《橫卧的詩人》。
(五)
夏卡爾來到巴黎後,正是立體主義(Cubism)最為盛行的時候。
他選擇在市區的藝術中心蒙帕納斯落腳,並與另外三位對歐洲畫壇有深遠影響的畫家雷捷(Fernand Léger)、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及蘇亭(Chaim Soutine)同住在「蜂巢」(La Ruche)畫室。
在巴黎的日子,夏卡爾的畫風發生巨大改變。
他將稠密繁多的色塊置入畫中。
並且在構圖與選題上嘗試呈現多維度、多視角的空間。
1911年,夏卡爾開始創作他最負盛名的《七指自畫像》。
他先是以鉛筆、水彩試畫草圖,於翌年完成大型油畫的繪製。
畫中手握雕色盤和畫紙的「七指少年」不是別人,就是夏卡爾自己。
夏卡爾依立體主義畫法,將畫中的自己切割成基本的幾何形態。
而「七指」在哈西德教中代表「有神助之力的人」。
自畫像真實反映了夏卡爾於「蜂巢」畫室的生活狀態:
窗外夜幕下描繪的是艾菲爾鐵塔,牆上卻畫着俄國鄉間的羊群、農民和教堂。
若賞閱細節,細心之人可在畫作落款處,找到夏卡爾用希伯來文悄悄寫下的故鄉維台普斯克名字。
對夏卡爾而言,故鄉才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
↑《我與鄉村》。
↑《白色釘刑》。
(六)
也許注定與其他猶太人一樣,夏卡爾要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亡命天涯,他的前半生並不順遂。
夏卡爾與妻子蓓拉.羅森費爾德(Bella Rosenfeld)婚後回到白俄羅斯,但他與俄國當時的主流畫家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格格不入,於是在蘇聯十月革命期間,夏卡爾偕妻小再次避居法國。
1933年,納粹開始迫害猶太人,並在歐洲廣泛建立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
夏卡爾的作品也被納粹貼上「病態藝術」的標籤,59幅作品被沒收。
在波蘭街頭,夏卡爾目睹朋友被人罵作「骯髒的猶太人」。
他對二次大戰中同胞的遭遇感觸極深,這時的創作轉為描繪戰爭與猶太人所受的迫害,《白色釘刑》便是此階段之代表。
畫家將破碎的人物形象匯集在布面空間內,傳遞的雖仍是超現實主義風格,色彩卻不再濃烈、綺麗,反而流露出黯淡的憂愁。
據夏卡爾愛妻蓓拉描述,夏卡爾刻意在此作中央加上釘在十字架上受苦的基督,她解釋道:
「殘酷至極的時代、受盡欺凌的種族、不公義的戰爭,這種種一切的苦難,讓夏卡爾渴望上帝在場,以肉身的基督形象與眾人一道受苦。」
↑ 夏卡爾為巴黎歌劇院繪製的天頂畫。
(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夏卡爾移居美國,開始設計芭蕾舞的佈景和服裝。
1946年,年近60歲的夏卡爾由美國返回法國,後於1964年繪製了《我的一生》。
這張畫融會了夏卡爾在流亡時期的點滴心情,藝術家透過夢幻般的構想,將他一生回憶的若干片段組織在這十二平方米的油畫中,如今巴黎歌劇院穹頂的壁畫即以此畫為依據。
夏卡爾在回憶錄中談及此作時說:
「很多人認為我的畫是詩意的、幻想的,這都不正確。我的繪畫是無比寫實的。我不喜歡『幻想』或『象徵主義』這類的話,在我的內心世界,一切都很現實,恐怕比我們目睹的世界更現實。」
在夏卡爾晚年,有人曾問這位歐洲畫壇巨匠「您一生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夏卡爾只是指指擺在家中角落裡的早期油畫《橫卧的詩人》(創作於1915年),淡淡地說:
「我最渴望的生活,不過是和蓓拉一起回到故鄉的田野,再聽聽樹林山木的歌聲。」
↑夏卡爾和他的畫室。
這讓我想起活到98歲的西方畫家夏卡爾。
齊白石「多產」,夏卡爾不遑多讓。
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是超現實主義畫家。
乍看夏卡爾的畫,即使你不了解畫家的故事,也能嗅到他作品中濃郁的象徵性、立體派、表現主義氣息。
醺醺然踏入一個夢幻世界。
但你若當面稱讚夏卡爾畫風「詩意、奇幻」,夏卡爾又會一臉嚴肅地告訴你:
他的畫無比寫實,畫中有他對俄國故鄉最具象的回憶,有他對革命、戰爭及死亡最殘酷的體味……
猶太藝術家夏卡爾不僅很會說故事,而且畫藝超群,愛以鄉愁入畫。
↑保持夏卡爾拍賣最高紀錄的畫作《生日》。
↑《綠色小提琴手》。
(一)
除了長壽之外,夏卡爾跟齊白石最相似的地方,是繪畫題材迂迴反覆。
夏卡爾不少畫作都有「小提琴手」的角色。
這個「小提琴手」的角色,值得一談。
居住歐洲的猶太人有點似吉卜普人:
時常經歷漂泊,時常經歷驅趕。
提琴便成為他們最方便攜帶的樂器。
無論前路在何方,暫且拉上一曲與朋友道別,小提琴的音色最適合拉小調樂曲,悠揚之中藏着淡淡憂鬱。
而「拉小提琴的猶太人」這個角色,再次出現在他一九二三至二四年的畫《綠色小提琴手》。
演化成夏卡爾鄉愁的象徵。
↑夏卡爾另一幅以藍色為主調的《小提琴手》。
(二)
夏卡爾出生於俄國的猶太家庭。
父母只靠着微薄的收入養育10個子女,家境貧困。
黑暗的木屋、迷信的鄉民、演奏着小提琴的人,馬、牛、羊、雞等,都存在於少年夏卡爾心中。
這一幕幕的印象,成為了他的創作泉源。
「超現實主義派」一詞,據說是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為形容夏卡爾的作品而創造出來的。
↑《婚禮》,走在前頭的,也是小提琴手。
(三)
1887年盛夏,夏卡爾誕生在白俄羅斯小鎮維台普斯克(Vitebsk)一個以經營雜貨舖為生的猶太家庭。
其父純樸溫存,是鯡魚庫房職員。
其母矮小、精幹,整天為孩子忙碌。
夏卡爾的家庭從屬猶太人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派別──哈西德猶太教(Hasidim)。
哈西德猶太教雖受到猶太教嚴苛、刻板的教條影響,但他們身上卻帶有其他猶太教徒沒有的活潑特質。
這種對生命的熱誠態度,反映在夏卡爾的藝術創作中,貫穿藝術家以農莊、童年為主題的早期畫作。
↑《七指自畫像》。
(四)
1906年,19歲的夏卡爾高中畢業,進入伊胡達.培恩(Yehude Pen)畫室學畫。
但和同齡人相比,學畫對貧窮的夏卡爾一家而言顯得過於奢侈。
繪畫課程因學費不繼而斷斷續續。
夏卡爾只好從圖書館借雜誌回來,自己在家中反覆臨摹。
這也解釋了為何夏卡爾早期的繪畫總帶有漫畫速寫的風格,厚重的色彩流露出意蘊深厚的宗教儀式感。
1909年的《婚禮》,出自夏卡爾在前往巴黎之前所作的最後一批作品。
畫中呈現的是猶太人的傳統婚禮。
新婚夫婦隨着眾人簇擁走向教堂,牧師和小提琴樂手在前面引路。
↑《橫卧的詩人》。
(五)
夏卡爾來到巴黎後,正是立體主義(Cubism)最為盛行的時候。
他選擇在市區的藝術中心蒙帕納斯落腳,並與另外三位對歐洲畫壇有深遠影響的畫家雷捷(Fernand Léger)、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及蘇亭(Chaim Soutine)同住在「蜂巢」(La Ruche)畫室。
在巴黎的日子,夏卡爾的畫風發生巨大改變。
他將稠密繁多的色塊置入畫中。
並且在構圖與選題上嘗試呈現多維度、多視角的空間。
1911年,夏卡爾開始創作他最負盛名的《七指自畫像》。
他先是以鉛筆、水彩試畫草圖,於翌年完成大型油畫的繪製。
畫中手握雕色盤和畫紙的「七指少年」不是別人,就是夏卡爾自己。
夏卡爾依立體主義畫法,將畫中的自己切割成基本的幾何形態。
而「七指」在哈西德教中代表「有神助之力的人」。
自畫像真實反映了夏卡爾於「蜂巢」畫室的生活狀態:
窗外夜幕下描繪的是艾菲爾鐵塔,牆上卻畫着俄國鄉間的羊群、農民和教堂。
若賞閱細節,細心之人可在畫作落款處,找到夏卡爾用希伯來文悄悄寫下的故鄉維台普斯克名字。
對夏卡爾而言,故鄉才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
↑《我與鄉村》。
↑《白色釘刑》。
(六)
也許注定與其他猶太人一樣,夏卡爾要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亡命天涯,他的前半生並不順遂。
夏卡爾與妻子蓓拉.羅森費爾德(Bella Rosenfeld)婚後回到白俄羅斯,但他與俄國當時的主流畫家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格格不入,於是在蘇聯十月革命期間,夏卡爾偕妻小再次避居法國。
1933年,納粹開始迫害猶太人,並在歐洲廣泛建立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
夏卡爾的作品也被納粹貼上「病態藝術」的標籤,59幅作品被沒收。
在波蘭街頭,夏卡爾目睹朋友被人罵作「骯髒的猶太人」。
他對二次大戰中同胞的遭遇感觸極深,這時的創作轉為描繪戰爭與猶太人所受的迫害,《白色釘刑》便是此階段之代表。
畫家將破碎的人物形象匯集在布面空間內,傳遞的雖仍是超現實主義風格,色彩卻不再濃烈、綺麗,反而流露出黯淡的憂愁。
據夏卡爾愛妻蓓拉描述,夏卡爾刻意在此作中央加上釘在十字架上受苦的基督,她解釋道:
「殘酷至極的時代、受盡欺凌的種族、不公義的戰爭,這種種一切的苦難,讓夏卡爾渴望上帝在場,以肉身的基督形象與眾人一道受苦。」
↑ 夏卡爾為巴黎歌劇院繪製的天頂畫。
(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夏卡爾移居美國,開始設計芭蕾舞的佈景和服裝。
1946年,年近60歲的夏卡爾由美國返回法國,後於1964年繪製了《我的一生》。
這張畫融會了夏卡爾在流亡時期的點滴心情,藝術家透過夢幻般的構想,將他一生回憶的若干片段組織在這十二平方米的油畫中,如今巴黎歌劇院穹頂的壁畫即以此畫為依據。
夏卡爾在回憶錄中談及此作時說:
「很多人認為我的畫是詩意的、幻想的,這都不正確。我的繪畫是無比寫實的。我不喜歡『幻想』或『象徵主義』這類的話,在我的內心世界,一切都很現實,恐怕比我們目睹的世界更現實。」
在夏卡爾晚年,有人曾問這位歐洲畫壇巨匠「您一生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夏卡爾只是指指擺在家中角落裡的早期油畫《橫卧的詩人》(創作於1915年),淡淡地說:
「我最渴望的生活,不過是和蓓拉一起回到故鄉的田野,再聽聽樹林山木的歌聲。」
↑夏卡爾和他的畫室。
睇美圖思往事, 七十年代好似有套電影譯名錦繡良緣,英文名意譯為瓦背上的提琴手,主角譯名叫杜甫, 其意境就是所貼圖畫了。
回覆刪除《屋頂提琴手》早年買了DVD,一直未看。
刪除猶太人有生意頭腦,藝術天份也高。
夏卡爾的畫太過著重意境,抽象味濃厚,兩者比較,我還是喜歡齊白石的畫,因為較為踏實。
回覆刪除國人踏實,洋人浪漫。
刪除這才有多元藝術文化。
《屋頂提琴手》 Fiddler on the roof 的故事好外,歌也很好聽,一定不容錯過。
回覆刪除有時間一定要看看。
刪除sunrise...sunset, sunrise......sunset......大佬一定要搵時間去看一看, 跟你貼那畫有共鳴也!
刪除藝術其實跟偽術同源,都是偽之術 (此意並無貶意,也並非不敬,而是事實),主要是要偽的精彩!超寫實也是偽! 美國有位大師,他的偽,是把真弄成太真....安德鲁·惠氏 - "Christina’s World"
我像看到夏卡爾記憶與幻想躍然在畫紙上,很喜歡「我與鄉村」那一幅。
回覆刪除我張張都鍾意,太「博愛」了。
刪除我都係喎!不過特別喜歡《我與鄉村》,因為覺得現實與夢幻的色彩很強烈。我不懂畫,所以只憑直覺....欣禮晒!
刪除他的作品超多。
刪除都貼出來的話,「愛心」要「爆棚」也。
夏卡爾的左手 , 真的有七隻手指嗎 ?
回覆刪除夏卡爾的家庭信奉猶太人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派別──哈西德猶太教(Hasidim)。
刪除而「七指」在哈西德教中代表「有神助之力的人」。
夏卡爾將自己的手畫成「七指」,以說明他是虔誠教徒也。
多謝堂主指教 , 又上咗一課 !!
刪除Betty細心,抵讚。
刪除橫臥在草地的詩人,整個真係超長喎!唔止七個半頭哩。
回覆刪除繪畫過癮之處,係可以隨意拉長按扁。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