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新會遊

周六日,跟朋友遊新會。
新會古稱岡州。
昔日有「葵鄉」之稱。
1933年,巴金散文《小鳥天堂》,讓新會聞名遐邇。
除了陳皮,新會的風景也不錯。
尤其是當地的「圭峰山」。
悲壯的「崖門」事蹟,值得憑弔。



↑楓林(之一),圭峰山。


↑楓林(之二),圭峰山。


↑楓林(之三),圭峰山。


↑楓林(之四),圭峰山。


↑楓林(之五),圭峰山。


↑楓林(之六),圭峰山。


↑楓林(之七),圭峰山。


↑楓林(之八),圭峰山。


↑玉臺寺(之一),圭峰山。


↑玉臺寺(之二),圭峰山。


↑香煙繚繞,玉臺寺,圭峰山。


↑許願樹,玉臺寺,圭峰山。


↑天王殿,玉臺寺,圭峰山。


↑玉臺寺(之三),圭峰山。


↑玉臺寺(之四),圭峰山。


↑玉臺寺(之五),圭峰山。


↑櫻花(之一),圭峰山。


↑櫻花(之二),圭峰山。


↑櫻花(之三),圭峰山。


↑櫻花(之四),圭峰山。


↑櫻花(之五),圭峰山。


↑高山湖泊(之一),圭峰山。


↑高山湖泊(之二),圭峰山。


↑高山湖泊(之三),圭峰山。


↑吊鐘王(之一),圭峰山。


↑吊鐘王(之二),圭峰山。


↑岡州第一峰,圭峰山。岡州,新會古稱。


↑崖門炮台(之一),新會崖門。


↑崖門炮台(之二),新會崖門。


↑崖門炮台(之三),新會崖門。


↑古木棉(之一),崖門炮台,新會崖門。


↑古木棉(之二),崖門炮台,新會崖門。


↑古木棉(之三),崖門炮台,新會崖門。


↑古木棉(之四),崖門炮台,新會崖門。


↑古木棉(之五),崖門炮台,新會崖門。

「崖門」小知識:
崖門,珠江八大出海口門之一。
崖門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名崖門。
珠江水系各河徑流匯集於三角洲後,通過8條水道注入南海。
各水道之出口稱之為「門」。
珠江出口門共有8個,稱之為八大口門。
東邊注入伶仃洋(又稱珠江口)的口門有4個。
從東向西為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
西邊注入的有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
崖門位於廣東省新會縣崖南,是銀洲湖的入海口門,它與虎跳門均位於黃茅海灣的頭部。
崖門是珠江八大口門中最西邊的一個口門,潭江流域的徑流主要通過銀洲湖從崖門出海。



↑炮口刻字,崖門炮台,新會崖門。


↑書法家秦咢生題詩,崖門炮台,新會崖門。

崖門古炮台
崖門古炮台在慈元廟南約5公里,距會城44公里,緊扼崖門海口,形勢險要,向為海防要地。
崖門古炮台早在宋紹興年間己在此設防務。
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在崖內浮水廟附近設炮台以防倭寇。
後在崖山設有沙村巡檢司,防守崖門。
清道光年代派有千總一員,防兵160名在此鎮守。
關於炮台的建築,據「彭志」記載: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設立沿海炮台。」
當時的崖門炮台是在現炮台的北面,叫「舊炮台」(今已廢)。
1809年,清廷嫌舊炮台距海較遠,於是遷至現址,稱「新炮台」。
據「林志」載:
「崖門新東炮台,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修,咸豐六年(1856年)知縣陳應聘由岡州局撥款重修,並添子炮台。」



↑巨錨,新會崖門。


↑田漢「崖門懷古詩」,新會崖門。

崖門古炮台為半圓形,弧長約150米,高約7米。
砌石為基,環築如城堞。
面海而立,背負崖山。
炮台分上下兩層,下層炮位22個,上層炮位21個,灰沙夯土築牆,十分堅固。
上層有臨海觀察走廊,後有指揮台。
炮台還有可通海邊的正門和側門,正面門額刻有「鎮崖台」三字,側壁刻有「炎海風清」四字。
炮台內設有暗道、彈藥庫、兵房等,已毀。
據傳1840年間,林則徐曾加派官兵嚴守,配足22門大炮。
清咸豐四年(1854年),這些大炮曾被農民起義軍移作攻打縣城之用。
現尚存有大炮3門,於1842年間佛山鑄造。
1959年和1980年先後曾作過修茸。
1989年6月,炮台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崖山祠,新會崖門。

崖山祠,是紀念南宋楊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
崖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氣亭、義士祠、詩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築物。
崖山祠廟建築群,記錄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國的浩然正氣。
五百多年來,眾多大臣官宦來此瞻仰聖賢和緬懷忠烈。
亦吸引不少文人雅士訪史憑弔、直抒胸臆。



↑慈元廟,新會崖門。

崖山祠北靠崖山,南眺崖門,依山而建。
佔地1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
正門牌坊上「崖山祠」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由陳白沙用茅龍筆書寫。
祠內設有崖山史跡陳列館、慈元廟、三忠祠、義士祠、楊太后寢宮、白鷴亭、望崖樓等十六處建築。
祠、廟為宮殿式構築,朱牆、黃琉璃瓦、歇山頂,富麗堂皇。
祠內綠樹成蔭,古樸莊重。



↑宋帝像,慈元廟,新會崖門。

「慈元廟」又稱「國母殿」,原叫「全節廟」,是江門市新會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內奉楊太后與少帝趙昺塑像,並陳列其生平事跡和南宋小朝廷南逃以至滅亡的史料。
殿前為花圃院居,左右兩側為碑畫廊,陳列當代知名書法作者書錄歷代名人憑弔崖山史跡的詩祠碑刻60多幅。
還有大型白玉石浮雕兩幅:
一是「行朝草市」,一為「崖門大海戰」。
門廳左側,有明清遺存古碑陳列廳。



↑宋少帝像,慈元廟,新會崖門。

三忠祠原稱「大忠祠」,是奉祀南宋重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祠宇。
三忠祠居慈元廟左下側,內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塑像,三人神情肅穆,威風凜凜。
四壁上展出他們三人的生平事跡和歷代文人墨客為他們寫的頌詩。
義士祠原叫「忠義坊」,居慈元廟右下側,紀念崖海之戰而犧牲的南宋軍士和勤王志士。
中堂嵌有崖海之戰大型彩塑壁畫。
還選了台山伍隆起、饒平張達、福建雲霄陳壁娘、香山馬南寶、東莞李佳母陳氏、熊飛、湖北荊湖蘇劉義、浙江天台杜滸、福建莆田陳文龍等忠義之士的史跡陳列於祠內。



↑義士祠,慈元廟,新會崖門。


南宋皇宮:
香港大嶼山有一座鳳凰山,新會也有。
新會鳳凰山腳下,曾經是南宋的皇宮。
當1138年宋高宗遷都杭州,開始「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生活時,他們不會想到:
一百多年後的1279年,他們的後代,以及10萬南宋子民,卻在幾千公里外的廣東新會,投海自盡,為大宋王朝劃上悲壯句號。
探訪大宋王朝「終點」那天,雨粉紛飛,似在細說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崖門是西江、潭江進入南海的出海口。
在1278年6月到1279年2月期間,崖門東側的崖山曾建有南宋王朝的最後一座行宮。
從宋滅亡到明成化年間,崖山荒草連天、人跡罕至。
1476年,明代著名理學家陳獻章倡議並獲當時朝廷批准在此修建了大忠祠。
隨後又先後建起慈元廟、義士祠等廟宇。
五百多年來曾幾廢幾興,直至抗戰期間被日寇徹底夷為平地。
最近幾十年,重建了崖山祠,祠內設有慈元廟、大忠祠、義士祠、白鷴亭、望崖樓等十六處建築。
於是,就成了現在的「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



↑崖門宋帝行宮,雖是後來重建,亦相當壯觀。


崖門海戰:
關於「崖門海戰」歷史,知之者不多,不妨囉唆幾句:
1279年2月,元將張弘范從水路進攻駐紮在崖山的宋朝末代趙昺(音「丙」)朝廷。
後來攻佔了廣州的西夏後裔李恒,亦率援軍加入戰事,從北面陸路夾攻。
宋軍兵力號稱20多萬,實際其中十多萬為文官、宮女、太監和其他非戰鬥人員,各類船隻千餘艘。
元軍張弘范和李恒也有近十萬人,戰船數百艘。
經過20多天激戰,宋軍被南北夾擊,切斷水源和給養,彈盡糧絕。
宋朝統帥張世傑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突圍而去。
宰相陸秀夫見無法突圍,背着8歲的趙昺跳海自盡。
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或鑿沉船隻自殺。
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於海上。
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找趙宋後人再圖後舉。
但楊太后聽聞宋帝昺死訊後也赴海自殺。
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下溺死(有說自盡)於平章山下(今廣東省陽江市西南的海陵島)。
當時已經被俘的文天祥,在崖門外的元朝船上目睹海戰過程,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傳世名句。
崖門海戰後,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
有史學家將宋朝滅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
即所謂「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崖門宋帝行宮,依山而建,富麗堂皇。
 

35 則留言:

  1. 06年新春期間曾到圭峰山一遊,環境真係很美。

    回覆刪除
  2. 每棵樹都好大好高,相比之下,遊人變得渺少! 櫻花盛開,風景怡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古木、寺廟、遊人。
      一幅很不錯的圖畫。

      刪除
  3. 綠悠悠的楓林 , 甚養眼 ....

    回覆刪除
  4. 初春的樹林都透著新綠,和紅櫻花各顯丰姿。謝謝堂主的遊踪,給我們帶回來美照欣賞。

    回覆刪除
    回覆
    1. 早兩個月,滿山紅葉。
      是另一番風景。

      刪除
    2. 楓葉層層綠,紅櫻耀朱顏;
      崖門懷壯志,古木證時艱。
      慷慨身何在,已埋芳草間,
      守土原有責,倭寇捲土難。

      刪除
    3. 這感想太嚴肅,不及清風明月食西風有趣!哈哈!

      刪除
    4. 秋葉好詩!
      崖門宋元海戰,生死存亡盡此一役。
      二十幾萬官兵陣亡。
      海面浮屍十餘萬,戰爭之激烈可想而知也。

      刪除
    5. 這麼說,海上的十幾萬烈士,很多都是海葬了。
      宋元之爭也夠慘烈。元與有清一代十個皇帝算是外族,如今很多早已融入漢人族群。周海媚、白韻琴都自認家族是來自旗人與蒙古。

      刪除
  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6. 好一個圭峰山:
    春楓嫩緑影重重,滿眼櫻花盡粉紅。
    夢踏圭峰逢煙雨,遊湖賞月抱清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嘩!
      畫眉妹去邊度「深造」嚟呀?
      詩技突飛猛進也。

      刪除
    2. 和「畫眉」妹:
      青楓嫩緑花影重,古寺名剎藏圭峰。
      煙雨迷濛似仙界,遊湖食正西北風。

      刪除
    3. 堂主真識氹人開心。謝謝呢!
      有機會我都想去圭峰一遊。

      刪除
    4. 原來崖門有這一段悲慘戰役,我沒有豪悄壯志,只知道歷史不斷重演,「家天下」.......

      崖門終一戰,怒海滿屍橫。
      一帝稱天下,萬人下土坑。
      花開花墜落,鳥去鳥飛還。
      帝王忙爭奪,清風最得閒。

      刪除
    5. 崖門海戰屍骨殘,大宋江山不復還。
      忠臣壯士齊泣血,十萬子民愧無顏。

      刪除
    6. 香江臥虎又藏龍, 亞姨眉姐人中鳯, 閨秀詩詞賽堂主, 憂國悲民意濃濃!

      今時今日,香江尚有人懷古悲國,恐龍耶!

      細佬上次回鄉,二十餘年了,新會荷塘良村,出名"生骨"大頭菜,細佬及犬兒性格一如土產!

      刪除
    7. 安哥,真過獎。畫眉只是一隻小鳥,並沒有鴻鵠大志,只想簡簡單單生活。在歷史洪流中,看到一個又一個朝代交替,換一個皇帝,卻賠上萬萬千千的生命。哀哉!

      刪除
  7. 許願樹那張相,無生意嘅 !

    回覆刪除
  8. 懷舊堂主晚上好,
    圖文並茂,講解詳盡,
    崖門一役,南宋氣數已定,

    回覆刪除
  9. wah wa早上好!
    香港「宋王台」,跟「崖山祠」一脈相承也。

    回覆刪除
  10. "當1138年趙高宗遷都杭州", "趙" should be "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日留言又安哥,感懷時勢祇奈何!閉關三年成木偶,怎及堂主詩興多。

      刪除
  11. 受某大编輯薰陶,見不得手民之誤也!一笑。

    “.....薰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詩与吾兄年前為文介紹之“商女不知亡國恨”前後輝映,均屬諷亡詩之佳作也。

    抗日初期、又有“趟四風流朱五狂”一作,吾兄亦可為文介紹乎?

    回覆刪除
  12. 唔好意思。
    「趙高」,指鹿為馬了。
    「宋高宗」才對也。

    回覆刪除
  13. 安兄:「香江臥虎又藏龍, 亞姨眉姐人中鳯, 閨秀詩詞賽堂主, 憂國悲民意濃濃!」
    秋葉:「每日留言又安哥,感懷時勢祇奈何!閉關三年成木偶,怎及堂主詩興多。」

    回覆刪除

苦戀,愛群道

走畢藍塘道,轉入寶雲道。 一路走走拍拍。 看看腕表,已近中午。 全程走完寶雲道,下午便來不及上班了。 於是來個折衷,從寶雲道中央的小徑下山。 走至山腳,發現前面就是熟悉的愛群道。 驚喜的是,一路都是開滿花的苦楝樹。 頭頂是花,腳下也是花。 四野無人,獨享花花世界。 不妨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