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王羲之《十七帖》,之一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學書以來,陸陸續續臨過一下。
下面選貼一些。
順便作點註釋。



↑《郗司馬帖》
 釋文: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具,示覆數字。
 意譯:
 十七日這天信已寫好了,本想請郗司馬帶去,還未啟程,當天就得到您的來信,甚感安慰。要說的的話已都寫在先前的信上了,這裡只簡單寫幾個字作為答覆。


《郗司馬帖》解讀:
《郗司馬帖》是《十七帖》叢帖的第一通尺牘,3行,26字。
 郗司馬,王羲之妻郗璿幼弟郗曇(字重熙)。
 《晉書》卷67「本傳」載:
 「簡文帝為撫軍,引為司馬」,故有「郗司馬」之稱。
 郗曇之女道茂為王獻之前妻,後獻之與其離婚,娶新安公主。



↑《十七帖》中第一、二通尺牘,《郗司馬帖》及《逸民帖》。


↑《十七帖》叢帖的第二通尺牘,《逸民帖》。
 釋文:
 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
 意譯:
 我上次東行,略見當時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隱居當逸民的想法已經很久了,您
 (逸民:古代稱節行超逸、避世隱居的人。)



↑《逸民帖》,之二。
 釋文:
 足下何以等覆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歎,書何能(悉)。
 意譯:
 您怎麼又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簡直像夢話一般!沒有機緣見面,甚為感歎,書信中何能盡表我的心意。


《逸民帖》解讀:
 《逸民帖》是王羲之《十七帖》第二通尺牘。4行,39字,草書。
 文意顯見隱逸之志,字勢轉顧多姿。
 文中「吾前東粗足作佳觀」一句,應解讀成「我前段時間向東略行(至金庭),構築置辦了一處可心的住所」為宜。
 《逸民帖》的書寫時間或晚於355年(永和十一年)。
 從「吾為逸民之懷久矣」看,羲之逸民思想其實早在340年(咸康六年)推遷不拜護軍將軍時就流露出來。
 文中「吾前東,粗足作佳觀」,當指《晉書》本傳所載「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弋釣為娛」這事。
 《逸民帖》乃於「山水之遊」之後所寫。因與東土人士作為下官後的盡情暢遊不可能是短期行為,應有一二年時間,《逸民帖》書寫時間置於357年(昇平三年)較為合理。
 在《逸民帖》中,王羲之申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
 由於友人(周撫)來函勸其再次出仕,所以王羲之在覆信中說:
 「您怎麼又這樣勸說呢?對我來說,這簡直象聽到夢語一般!」



↑《龍保帖》釋文: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

《龍保帖》解讀:
 《龍保帖》為王羲之《十七帖》叢帖第三通尺牘。
 草書,3行,20字。是王羲之與朋友互敘親情的一封信札。
 《龍保帖》中的「龍保」為王羲之的幼輩。
 「甚遲見卿舅可耳」的「遲」,《廣韻》解為「待也」。為期待、盼望之意。與王羲之《瞻近帖》裡的「喜遲不可言」同義。
 「至為簡隔」意味疏遠間隔太久。



↑《十七帖》叢帖的第四通尺牘,《絲布衣帖》。
 釋文:今往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意譯:茲送上絲布做的單衣一件,聊表一點心意。


《絲布衣帖》解讀:
 《絲布衣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四通尺牘。
 草書,2行,12字。
 為王羲之贈送絲布單衣衣料與友人的簡函。
 「絲布單衣財一端」中的「財」指財物,多為日常生活必需品。
 「端」是量詞,為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
 《絲布衣帖》文意略同《藥草帖》。
 《藥草帖》是王羲之徵詢周撫是否需要藥草,若需就來信告知,當會寄去。
 《絲布衣帖》則是直接寄送上絲布單衣一件。


「單衣」與「絲布」
「單衣」,晉人見尊者之服,江南人士交際時穿的盛服,又稱為「巾」,僅次於朝服。
羲之所送的衣料為「絲布」,據《鹽鐵論.散不足》謂:
「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
東晉是門閥政治時代,貴族衣絲當不受嚴格的年齡限制。
羲之和他的朋友多是「服食」(煉丹服藥)之人,一旦藥性發,恆熱,冬月猶着單衣。
由於發熱,皮膚毛孔膨脹,着粗服容易擦傷皮膚,為此,須穿質地細膩柔軟的衣料,而且尚寬衣緩帶。



↑《十七帖》叢帖的第六通尺牘,《服食帖》。
 釋文: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可。足下保愛(為上)
 意譯:我煉丹服藥雖久,功效還是不怎麼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來,大概還是差強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愛為要。



↑《十七帖》叢帖的第六通尺牘,《服食帖》。
釋文: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可。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

意譯:比起往年來,大概還是差強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愛為要。寫這封信時,有無限的惆悵。

《服食帖》解讀:
法帖之中「吾服食久」的「服食」是指服五石散,始於曹魏的何晏。
「五石」,葛洪所述為「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也」。
《世說新語.言語》載:「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因五石散性大熱,服後要吃冷飯、洗冷水浴,在寒冷處休息,故俗稱寒食散。
此散在漢代是用以治病的,因服後禁忌太多,有併發症狀,因此使用較謹慎。
經何晏提倡,不懂藥理的便作為健身藥,紛紛服用。
「大都比之年時」的「大都」為大概、大抵之意。
文中「可可」意即稍許、輕微。
《右軍書記》錄王羲之雜帖有云:「大都夏冬自可可,春秋輒有患。」用例略同。



↑《十七帖》叢帖的第五通尺牘,《積雪凝寒帖》。
釋文:計與足下別廿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歎慨。頃積雪
意譯:算算日子,和您分別至今已廿六年了,雖時常有書信往來,卻難以舒解久別思念的情懷。讀您先後寄來的兩封信,只更增加心裡的喟歎和感慨。最近積雪未消


《積雪凝寒帖》解讀:
《積雪凝寒帖》為《十七帖》第五通尺牘。草書,6行,64字。
此信寫於王羲之五十七、八歲許。
收信人是一位闊別二十六年之久的老友,益州刺史周撫。
二人雖時有書函往還,由於山河阻隔,書信聯繫並不便當,故信中說:「希望明年夏秋之際,能夠再得到您的來信。」
這樣的聯繫,當然不解「闊懷」。
「闊懷」即遠懷之意。



↑《十七帖》叢帖的第五通尺牘,《積雪凝寒帖》。
釋文: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

意譯:最近積雪未消,天氣嚴寒,是五十年來所未曾見的景象。想您近況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間,或能再得到您的來信。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北角,懷舊

在北角居住了八年,也工作過八年。
印象不淺,感情猶深。
此地泳攤,孕育過「女飛魚」。
張愛玲最美的照片,是在北角英皇道上一家照相館拍的。
當年,北角半山有著名的「賽西湖」。
英皇道有街知巷聞的「麗池」夜總會。
第一代「香港小姐」,在此誕生。
不妨懷舊一下,那些年月的「七姊妹」。



↑書局街。在此居住了八年。


↑已消失的北角邨。

北角邨是1950年代發展的廉租屋邨,由於位處於渣華道,最初稱為渣華道廉租屋邨。
1957年11月25日,由香港總督葛量洪主持北角邨開幕禮。
1958年1月全邨完成,當時被譽為「亞洲最壯麗的工程」,亦是當時香港最大型的住宅項目。



↑北角寶石樓(RUBY COURT),公務員樓, 英皇道614-628號。寶石樓在1961年興建。已有55年歷史。


↑1950年代的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


↑1949年12月22日開幕的月園。

月園位於英皇道、熙和街及月園街,是戰後一個大型的遊樂場,由戰前北角首富郭春秧兒子郭雙鰲創辦,1949年12月22日開幕。
月園遊樂場分成人及兒童兩部份,提供不少新鮮玩意,如「木馬競走」(與今日之「旋轉木馬」相似);又如「流星鞦韆」,人坐椅中,旋轉極快,與今日主題公園的遊戲雷同。
小童方面,則設小火車、小輪船等,吸引舉家前往遊玩。
可惜好景不長,1952年,月園因負債三百萬而倒閉。



↑月園,號稱當年遠東最大的遊樂場。是為1949年12月22日的「開幕廣告」。


↑1949年12月22日,香港工商日報刊出月園開幕的新聞。


↑1930年代香港的「美人魚」楊秀瓊。

從電影「美人魚」,想到1930年代香港的「美人魚」楊秀瓊。
楊秀瓊十歲在北角「七姊妹泳棚」學泳,父親是泳會職員,她在泳棚長大,游泳成為她的玩樂。
1930年她十二歲,參加全港游泳公開賽,勇奪女子50米及100米自由式冠軍,搶盡風頭。
十二歲的楊秀瓊,已長出一副美人胚子,人見人愛。
第二年,她參加渡海泳賽事,奪得女子組冠軍,哄動全港,報章以頭條新聞報道。
接着,澳洲體育會向她發邀請,前往悉尼參加游泳表演賽,此時的她已是國際知名泳手。
1933年,第五屆全國運動會在南京舉行,楊秀瓊此時15歲,由香港泳總推選為香港隊代表,赴南京出賽。
她報名參加四項個人賽事,50米捷泳、100米捷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並為香港隊出戰四人接力賽。
結果是:四項個人賽全奪冠軍,所向披靡,連得四面金牌,一次復一次站上領獎台,甜美迷人,征服全場觀眾。
四人接力賽,香港隊又得金牌,楊秀瓊一舉得五面金牌,光芒四射,各省報章,爭先報道,楊秀瓊名字全國皆知。



↑1933年,楊秀瓊在第五屆全國運動會一舉奪得五面金牌,光芒四射。


↑1930年代,位於北角的七姊妹泳棚。

1933年,楊秀瓊在第五屆全國運動會一舉奪得五面金牌,光芒四射。
當時的「第一夫人」宋美齡立即認她做乾女,乾媽送她一輛美國「紫竹牌」房車,報紙頭條標題「東方美人魚與宋美齡結緣」。
楊秀瓊與宋美齡這段關係,對她一生影響很大,原來的運動員身份,不知不覺被拉進政治圈子。
四川軍閥、宋美齡乾兒子范紹增看中她的美貌,楊秀瓊在乾媽宋美齡暗裏游說下與范紹增結婚,宋美齡撮合這段婚事背後用心為籠絡軍心。
《重慶日報》頭版刊出婚訊:「南國美人魚」與川軍司令范紹增結婚」。
那年楊秀瓊十九歲,也許她連自己也不知道,她當的只是軍閥的十八姨太太!



↑1933年,揚威全運會的香港女泳隊,右二為楊秀瓊。

1940 年8月28日,北角麗池餐舞廳(RITZ)開幕。
初時,麗池有兩幢建築,一幢是主樓餐舞廳,一幢是職員宿舍。
除了舞廳及泳池外,麗池尚有小型哥爾夫球場、射擊場、飲冰室、滑屐場及溜冰場等。
四十年代,北角已擁有全港首屈一指的消費場所。



↑1940年8月23日《大公報》報道麗池即將開幕的消息。

淪陷期間,麗池被日軍佔用,改名「豐國海水浴場」。
戰後初期,又被英國空軍徵用為娛樂場所。
1946年4月,麗池東主李裁法收回泳池部份,但娛樂場仍被英國空軍徵用。
1946年6月23日,英國空軍俱樂部與香中泳團舉辦國際慈善游泳比賽,並且同場舉辦香港史上首次「香港小姐」競選。
結果,李蘭以82.9分榮登冠軍寶座。
當日的選美盛事,被錄製成影片,並於當年6月26日在港九四間戲院播放。



↑1952年「香港小姐」冠軍但茱迪。


1947年5月,上海商人入主麗池,並幾經爭取,政府終於發還經營權。
裝修之後,同年9月5日正式開幕,由明星龔秋霞、陳琦、張帆及陳娟娟剪綵。
舞廳門票3元,泳池入場費1元。
1948年4月23日,麗池斥資三十餘萬增建的「海角紅樓」開放,經營中菜,由戰前金龍大酒家廚師主理,內分凌霄閣、廣寒宮、滄浪亭、清暑殿等十餘座廳房。




↑1952年「香港小姐」冠軍但茱迪。

但茱迪後來在美國拍了不少電影,著名者有1956年的《國王與我》,她在片中飾演王妃。
但茱迪在上海出生,香港長大,父親是導演但杜宇,母親是演員殷明珠。

但茱迪在荷李活參演過的電影不少,不過大部份都是跑龍套性質(Uncredited Role)。
華人演員在荷李活能夠發展的空間不多,在電影裡面擔當女主角的,60年代就只有一個關南施!


以下是但茱迪參與過的電影:

Destination Gobi (1953)
The King and I (1956) (uncredited)
Flight to Hong Kong (1956) (uncredited)
Pal Joey (1957) (uncredited)
Wake Me When It's Over (1960) (uncredited)
The Spiral Road (1962)
Stagecoach to Dancers' Rock (1962)
War Is Hell (1963)
Kill a Dragon (1967)
但茱迪的最後一套電影《火海屠龍》(Kill a Dragon) 在香港和澳門取景,男主角是 Jack Palance (積皮連斯)。



重光之後,浙江寧波人李裁法出任麗池總經理,上任後,為了令這個偏遠之地吸引貴客光臨,特意開辦香港小姐選舉。
不少人以為第一屆香港小姐選舉由無線電視於70年代首辦,其實早於1946年,李裁法已經將上海選美的做法引入香港,引起輿論熱潮。
當年選舉,由李蘭勝出。這位港姐,後來還參與了電影《黃飛鴻》的演出。





↑關德興與李蘭在電影《黃飛鴻傳上集之鞭風滅燭》(1949年)中演對手戲。



↑三房一廳,13萬咋!


↑英皇道,1976年。


↑英皇道,1977年。右側為電車公司員工宿舍,今日的「健威花園」,其時尚無行人天橋。
 

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

北角風景

一生勞碌命。
以為「解甲歸田」,可「安享晚年」矣。
沒料到還得「重作馮婦」。
要為「五斗米」折腰。
那天,返回北角,踏上征途。
熟悉的地方,竟生出幾分新鮮感。
拍下來吧。
給「中斷」的網誌。
留點色彩。



↑北角,東區走廊。


↑重返北角。


↑北角,炮台山。


↑北角的天空。


↑看着它「成長」的海關大樓。


↑渣華道的「幕牆」。左側,便是上班的地方。


家住深圳福田,到香港北角上班,要搭三種不同的交通工具,全程二個多小時。
好在途路風景不錯。
那天在上班途中,陽光燦爛,天朗氣清。
用手機拍了幾張,與眾分享。



↑深南路邊乃吾家。深圳,福田。


↑露台風景。深圳。



↑深圳火車站。右側為香格里拉酒店。



↑深圳,羅湖口岸海關。


↑分隔香港和深圳的深圳河,右上是羅湖口岸海關。


↑從港境羅湖火車站北望深圳。


↑從港境羅湖乘火車到終點站紅磡,再轉乘過海隧道巴士,這是巴士進隧道前拍攝的隧道入口處。


↑北角,英皇道,清風街天橋。


↑北角,英皇道。

苦戀,愛群道

走畢藍塘道,轉入寶雲道。 一路走走拍拍。 看看腕表,已近中午。 全程走完寶雲道,下午便來不及上班了。 於是來個折衷,從寶雲道中央的小徑下山。 走至山腳,發現前面就是熟悉的愛群道。 驚喜的是,一路都是開滿花的苦楝樹。 頭頂是花,腳下也是花。 四野無人,獨享花花世界。 不妨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