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時空倒流中上環

港島懷舊,宜走中上環。
若嫌現代建築太新淨,那就翻翻舊照好了。
穿梭街道,也穿梭時空。
記住,帶內地女同胞遊上環。
可別隨便一句「帶妳去上環」。
上環,內地「三八」之大忌也。




↑歷山大廈(Alexandra House),第二代。沒有「天橋」的年代,街道寧舍清爽。



↑左邊是歷山大廈,右邊是告羅士打行。



↑歷山大廈(第二代)在中環遮打道16至20號,東面是雪廠街6號,南面是德輔道中5至17號。



↑第一代的歷山大廈——亞歷山大行建成於1904年,位於遮打道及德輔道中交界的三角地段以西——毗連以東的建築物是皇室行(Royal House)。



↑亞歷山大行落成後,曾被南華早報形容為「賦有最嚴謹文藝復興風格的新建築物」,它亦是當時屈臣氏大藥房的總部所在。



↑臨海的「香港會」。



↑當年只有洋商才能參加的「香港會」。



↑中區纜車路。



↑山頂「老襯亭」,1970年代。



↑太平山下。



↑第一代大會堂,今新中銀大廈位置。



↑第一代大會堂,今新中銀大廈位置。



↑左側是第一代大會堂(今新中銀大廈位置),右面是呈微弧形狀的「拱北行」(今長江集團中心位置)。



↑拱北行全貌。拱北行(Beaconsfield House)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4號、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廈後面,為香港政府建築物,曾經為政府新聞處辦公室所在地,1990年代拆卸及重建為長江集團中心。



↑左側紅樓為太古洋行(Butterfield & Swire Building)。



↑填海後的太古洋行。



↑1982年的中環,左側高樓為富麗華酒店(Furama Hotel),也就是太古洋行原址。



↑太古洋行拆卸後,於1973年建成富麗華酒店,再於2005年建成友邦金融中心(AIA Central)。頂層設有旋轉餐廳,顯赫一時的富麗華酒店,只存在了23年便「玩完」。



↑富麗華酒店位處於香港中環干諾道中1號,1973年開幕,曾是顯赫一時的酒店。



↑香港希爾頓酒店(Hilton Hotel Hong Kong),1958年興建,1961年開幕,設有750個房間,是香港一間五星級酒店。



↑希爾頓酒店於1995年5月1日結業,隨後酒店連同其西面的拱北行(即政府新聞處舊址)和停車場一併拆卸,重建成今日的長江集團中心。



↑長江集團中心於1995年12月興建,1999年7月落成,是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集團總部。



↑長江集團中心原址為希爾頓酒店、花園道停車場大廈和拱北行(政府新聞處舊址),於1994年到1996年間以地皮合併方式發展而成。



↑左起:希爾頓酒店、舊中銀大廈、舊匯豐銀行,1960年代。



↑中環希爾頓酒店,70至80年代。



↑安哥大佬愛在此「遊蕩」的卜公碼頭。後面便是早年的中央郵局。



↑中環必打街第三代郵政總局,1911至1976年。



↑必打街第三代郵政總局,1911至1976年。



↑第三代郵政總局,1970年代。



↑第三代郵政總局,1975年,清拆前一年。



↑新舊並存。滙豐銀行總行大廈(第四代,1985年至今),舊中國銀行,高等法院。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行大廈(第三代,1935年至1981年)。



↑攝於滙豐銀行總行大廈前,1980年,翌年,第三代匯豐即拆卸重建。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行大廈(第二代,1886年至1933年)。


中環舊照先貼到這裡。
下面看一下上環的風采。
昔日有所謂「四環」。
「四環」者,指西環、上環、中環、下環四個「環頭」也。
「下環」即灣仔,西面至軍器廠街。
中環:美利操場起至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
上環: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起至國家醫院。
西環:干諾道西至堅尼地城。


中環是金融商業區,高樓林立,建築物一副高高在上的冷酷。
上環乃小市民住宅舖頭集散地,招牌色彩繽紛,人情味呼之欲出。
中環、上環,相映成趣。

直頭係兩個世界。



↑先來一張1910年代的,說不定,裡面有一個孫中山。



↑紥辮的「港男」,直豎的招牌,1910年代的上環風韻。



↑「二天堂」,香江名牌也。



↑1950年代,招牌「打橫嚟」喇。



↑舊時啲招牌,出自名家手筆,逛街如看書法展。



↑琳瑯滿目的招牌陣,字體「珠圓玉潤」,「靚爆鏡」也。



↑昔日歌仔曰:鬼叫你窮呀,頂硬上。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影視懷舊

曾用「深港半邊人」的筆名,寫過一些網誌。
「深港」者,深港兩地走也。
「半邊人」的靈感,則來自一部寫實電影《半邊人》。
有多少年沒有進戲院,說不清了。
但看過的電影,都依稀有點印象。
選貼一些,過一下「懷舊」癮。




↑人物景物,親切溫馨。方育平執導的《半邊人》,不知網友看過沒有。



↑年輕人,恐怕都不知他們係「乜誰」矣。



↑銀壇淑女,我見猶憐。



↑張活游、路明,《蓬門碧玉》(1942)劇照。
《蓬門碧玉》改編自侶倫的短篇小說《黑麗拉》,由洪叔雲導演,張活游、路明主演,講述窮作家與女侍應苦戀的故事。
電影保存原著的西洋氣息,片中加插一對畫家夫妻的角色極富喜感,令全片的氣氛變得輕快溫馨。




↑昔日的童星,今日的大佬倌,阮兆輝是也。



↑小阮子,睇真啲。



↑吳楚帆、白燕。《破鏡重圓》劇照。



↑吳楚帆、白燕,最佳拍檔。



↑吳楚帆募捐抗戰。



↑鬼片,林林總總,乃香港電影之奇葩。



↑電影《書劍恩仇錄》(1960年)劇照,張瑛、容小意。



↑李我,昔日的「故事大王」,上世紀50年代曾在澳門綠邨電台擔任廣播劇。



↑電影《星洲艷跡》(1956年)劇照,右起:張清、周坤伶、鳳凰女、梁醒波。



↑《一水隔天》,苗金鳳昔日代表作。



↑林鳳、張英才,男才女貌也。



↑修哥胡楓,媚姐南紅,睇餸食飯。《破鏡重圓》劇照(1965)。



↑「四哥」裸照。



↑《九九九毒天鵝》(1964)劇照。帆叔卿姐「撐檯腳」,木球會露天茶座,六十年代「小資」情調也。



↑香港版《後窗》。



↑「賣點」非官仔骨骨的張瑛,而係那部古典巴士。



↑女兒身的任姐,《女大女世界》劇照(1955)。



↑紅線女。「女姐」早期電影,多在香港拍攝。



↑「陀槍師姐」紅線女。



↑安哥至愛:夏夢。玫瑰,花瓶,頭飾,小鳳仙,皆「胭脂紅」,襯到絕也。



↑青春版嘟嘟姐。《獅子山下》之《疑犯》(林德祿,1980)劇照。



↑青春版汪阿姐。

苦戀,愛群道

走畢藍塘道,轉入寶雲道。 一路走走拍拍。 看看腕表,已近中午。 全程走完寶雲道,下午便來不及上班了。 於是來個折衷,從寶雲道中央的小徑下山。 走至山腳,發現前面就是熟悉的愛群道。 驚喜的是,一路都是開滿花的苦楝樹。 頭頂是花,腳下也是花。 四野無人,獨享花花世界。 不妨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