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深圳,中心公園

中心公園,是深圳唯一可以踩單車的公園。
公園的中心,是一條筆直的溪流。
流水淙淙,水淺魚游。
溪流涓涓,直奔深圳河。
匯流至大鵬。
融入大海。
沿着溪旁踩車。
輕風送爽。
春風拂面。
遇上靚景,便拍下來。
踩踩停停。
又消磨了一個暖洋洋的上午。



↑出發前,先試試相機。


↑準備出征的「戰車」。


↑清風送爽,藍天白雲。


↑城市綠州,心花怒放。


↑吐出嫩綠的小葉欖仁。


↑樹底觀天。


↑春之歌。


↑中心公園,深圳福田區。


↑鮮紅嫩綠,各具風采。


↑溪旁企滿釣魚郎。


↑ 綠草為床天作被。


↑溪旁野花「鬼針草」。


↑野草伴香車。


↑中心公園,向南望。遠處是福田市中心。


↑中心公園,朝北望。遠方是跟中心公園相連的筆架山公園。


↑落水狗,之一。


↑落水狗,之二。


↑湖邊的梭魚草。


↑湖邊涼亭。


↑水上單車。


↑擺「甫士」。


↑美人蕉。


↑自拍,之一。


↑自拍,之二。


↑沿中心公園溯溪北上,便是「筆架山公園」。


↑筆架山公園的水上單車。


↑水上單車,之二。


↑湖邊。


↑無憂花,之一。


↑無憂花,之二。


↑羊蹄甲,之一。


↑羊蹄甲,之二。


↑羊蹄甲,之三。


↑茶花。


↑五爪金龍,之一。


↑五爪金龍,之二。


↑五爪金龍,之二。


↑粉蝶,車輪梅。


↑車輪梅。


↑龍牙花。


↑童趣,之一。


↑童趣,之二。


↑童趣,之三。


↑童趣,之四。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華裔畫家朱德群

從傳奇畫家潘玉良,想起另一位留法畫家。
香港佳士得今年春拍,預展了這位畫家的作品《第229號》。
估價為1800萬至2600萬港元。
他就是剛於上月底辭世的朱德群。



↑法國華裔畫家朱德群。

(一)
當巴黎的春天悄然來臨的時候,一位華裔畫家安然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後一程。
九十四歲的他,已經不能說話、不能提筆作畫,但他依然深情地注視着這個世界,頑強地等到了一個新的春天。
花開時節,他在睡夢中遠行。
朱德群,這位將東方水墨寫意的大氣磅礴與西方油畫色彩的飽滿熱情完美融合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用他一生豐沛的激情,為藝術燃燒綻放。
他平生創作的最大一幅畫作《復興的氣韻》,十多年來在上海大劇院迎候一批又一批絡繹不絕的觀眾。



↑朱德群創作的最大一幅畫作《復興的氣韻》。

(二)
巴黎時間3月31日下午兩點半,朱德群的葬禮在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舉行。
近百名親朋好友以及法蘭西學院院士參加了告別儀式。
其中包括朱德群的摯友、法蘭西文學院終身院士程抱一。
他在致辭中表示:
有幸結識朱德群為世交,並高度讚揚了朱德群在東方文化影響下表現出來的仁慈、大度、忠誠與耐心。
此前,為期六個月的「見證時代的畫家」剛剛在巴黎美術館圓滿落幕。
「朱德群,走向抽象之路」作為此次大型聯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了他從1955至2008年五十餘年的創作歷程。
「好像他有意等着這一切都完成了,他就安心地走了。」朱德群遺孀董景昭說。



↑朱德群早年為夫人董景昭畫的肖像畫。

(三)
朱德群與吳冠中、趙無極並稱「留法三劍客」。
他們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師出同門──
同樣出自杭州藝專校長林風眠門下。
四、五十年代,三位青年畫家懷揣着藝術夢想,先後遠渡重洋來到巴黎,學習西洋繪畫藝術。
數十多年後,他們從不同的路徑發展而來,成為當代世界美術史上聲名赫赫的三位大家。



↑朱德群的作品《第229號》,估價為1800萬至2600萬港元。

(四)
在著名旅法華裔畫家朱德群走過的94個春天裡,有五個春天格外不同凡響。
第一個春天是1955年。
1955年3月29日,朱德群登上了開往法國的輪船,經香港、西貢、蘇伊士運河、開羅等地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抵達馬賽。
之後,他又乘火車到了巴黎,開始了人生的新旅程。
在到巴黎之前,朱德群於1954年12月在台北舉行了首次個人畫展,展出了他1949年到台灣後創作的五十多幅作品。
畫展反響熱烈,作品全部售罄。
他用賣畫得來的這筆錢,圓了自己留學法國的夢想。



↑朱德群為一隻瓷花瓶着色。

(五)
到巴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盧浮宮,以往在畫冊上看到的名畫,此番終於可以一睹真容了。
在巴黎「回力球場國家畫廊」,朱德群驚喜地看到了對他影響最大的畫家──塞尚的作品。
此前在抗戰時期的重慶,他曾在街頭的舊書攤上看到過一本塞尚的畫冊,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給了他很大的啟發。
到法國以後,朱德群滿心以為能見到老友吳冠中,但遍尋之後方知他已於五年前回國,朱德群失望之餘,不勝惆悵。
他們一九三六年夏天在杭州初次相識,吳冠中在朱德群的感染和鼓動下不顧父親的反對「棄工從藝」,考取杭州藝專走上藝術道路。
後來吳冠中於一九四五年考取公費留法,二人於一九四六年在南京分別,此後再無音訊。
直到一九八一年吳冠中在「文革」之後再訪巴黎,這兩位藝術上的摯友才得以再次相見。



↑朱德群是法國大畫家塞尚的「粉絲」。這是塞尚繪於1892年的名畫《玩紙牌的人》。

(六)
在巴黎,朱德群一住就是將近六十年。
在這裡,他的繪畫從具象走向抽象。
他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為底蘊,融合東西方藝術的精髓,最終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
他近80年的藝術實踐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被稱為「多元文化大使」。
而文化的多元性正是不同文明之間對話、和平相處的源泉。
由於融合了中國文化的傳承和西方繪畫的觀念和技巧,朱德群的繪畫藝術中既有東方藝術的溫婉細膩,又有西方繪畫的濃烈粗獷,兩種風格兼容並包,相得益彰,堪稱完美。



↑香港佳士得今年春拍預展上,展出朱德群的畫作。

(七)
  1997年5月28日,北京中國美術館。
「大象無形──朱德群近作展」在這裡舉行。
這是朱德群首次回國舉辦個人畫展。
此前,他已在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但這次是他五十年來首次回國辦展,意義重大。
他格外看重,所以從選作品到準備資料,他都親自過問,精益求精。
在畫展開幕式上,對於這位把自己引進藝術之門的摯友,吳冠中非常熱情,並不辭辛苦地張羅着,彷彿自己辦展一樣。
那次畫展相當隆重,展出了一批非常有分量的作品。
吳冠中曾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來形容朱德群畫作的節奏感,點線起伏交錯,加上畫面光線的時明時暗,合奏出時緩時急、高低起伏的優美樂章。



↑朱德群1964年作品《構圖No. 166》。

(八)
1999年2月3日,法蘭西藝術院古波勒圓頂禮堂。
79歲的朱德群身着墨綠色帶金色繡線花紋的院士禮服,出席特為他舉行的終身院士就職禮。
被稱為「思想的寶庫」的法蘭西學院中,有一個藝術學院,其當選院士是法國藝術界最高的學術頭銜。
由於院士是終身制,所以只有當在任院士逝世後出現空缺,才能增補新的院士。
法蘭西學院主席、著名雕塑家讓.卡爾多代表法蘭西藝術學院的院士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他說:「您的創造中,不僅有着極其豐富的視覺印象和情感,在1987年,您向訪問您的牛津大學蘇利文教授說:『看畫就像聽音樂一樣』,主題和標題互相補充,使觀畫者感受到您內在世界的顫動,使人聯想到動人心弦的音樂,或者是凝固的音樂──建築。」
「在我們眼中,您是一位創造力雄渾的藝術家,這個非凡的創造力支配着您非常廣闊的生命經驗。您卓越的智慧和人格,為我們學院帶來一片新的光輝。這片光輝的照耀,已超越了我們的國界。」



↑3月31日,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院士向著名華裔畫家朱德群的棺木默哀。


(九)
朱德群在致辭中說:「作為漢家之子的我,在此意識到有一個特殊的使命要傳達,即《易經》中之哲理的再現──兩個最基本的元素,其生生不息、相輔相成在繪畫中的具體呈現。陽,是光明、熱烈;陰,是自然,柔和。」

他說:「我一直在追求將西方的傳統色彩與現代抽象藝術中的自由形態結合成陰陽和合之體,成為無窮無盡的宇宙現象。我在大自然中聆聽宇宙、聆聽人、聆聽東方、聆聽西方,得到我唯一的靈感源泉,賦予詩情和詩意。」
朱德群的演講博得了在場觀禮者的熱烈掌聲。
隨後,授劍儀式隆重舉行。
他在一片歡呼聲中接過象徵藝術桂冠的寶劍,這也是華裔畫家在法國獲得的最高榮譽。
法蘭西藝術院在朱德群逝世後發表的一份新聞公報中稱:
「和趙無極一樣,朱德群的作品體現了中法兩種文化融合而產生的最高藝術境界,是中國幾千年文化與自由創作精神的碰撞。」



↑3月31日,人們在巴黎參加華裔畫家朱德群的告別儀式。

(十)
2002年4月,朱德群夫婦應上海大劇院之邀到上海商談為該劇院創作巨幅油畫事宜。
吳冠中以83歲高齡特意從北京趕到上海與朱德群見面。
經過認真地考察和審慎的思考,朱德群決定為上海大劇院創作一幅名為《復興的氣韻》的巨幅油畫。
回到巴黎之後,82歲的朱德群就開始着手創作這幅寬7.3米、高4.3米的大畫。
他先精心創作了九幅小圖構思巨作,然後才在特製的巨幅畫布上開始創作。
他希望在這幅畫上反映出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
為了全身心地集中精力創作,朱德群謝絕了各種應酬和社交活動,閉門專心作畫。
他先將油畫顏料調稀,用大排筆飽蘸顏料,在畫布上鋪上底色。
他的這種畫法與中國畫的潑墨寫意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於心中早有腹稿,所以底色鋪完,整幅作品的結構布局就基本完成了。



↑3月31日,華裔畫家朱德群在巴黎下葬。圖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院士向朱德群的夫人董景昭(右)表示慰問。

(十一)
朱德群作畫時,畫室裡常常播放着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
音樂的律動,也折射到畫面中。
他在底色的基礎上逐層暈染,揮灑自如,六十多年的繪畫功力,在這幅鴻篇巨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復興的氣韻》剛剛完成,巴黎歌劇院院長嘎勒看到這幅畫後大為震撼,懇請朱德群在運往中國前能否先在巴黎歌劇院展出,朱德群同意了。2003年6月20日,巨畫揭幕時的轟動場面,印證了一幅偉大作品的誕生。
法國藝術界高度評價這幅作品:
「猶如黎明的光輝,在雄渾熱烈的氣氛中展開,那千變萬化的光影變換,如旋律的顫動,波及到無窮盡。」
2003年8月27日,《復興的氣韻》懸掛於上海大劇院正廳中心,正式揭幕,成為該院的「鎮院之寶」。
這也是朱德群離開中國50年後以83歲高齡留給故鄉的最好禮物。



↑《復興的氣韻》懸掛於上海大劇院正廳中心,成為該院的「鎮院之寶」。

(十二)
2010年3月,「旅法畫家朱德群回顧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
此時,已年屆九旬的朱德群因病未能回國親臨現場。
身體也已相當羸弱的吳冠中被人攙扶着看了展覽,那是他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
預感到自己已來日無多的吳冠中說:
「我要跟老友朱德群的作品告別。」
他還為老友展覽帶來賀詞一首:
「苦耕耘,90春秋。心,沉於藝海;光,照耀寰宇。」
僅僅三個月之後,吳冠中逝世,享年91歲。
中國美術館特別舉辦了「不負丹青——吳冠中紀念特展」。
在展覽開幕前三小時,有記者輾轉聯繫到遠在巴黎的董景昭,告知她吳冠中去世和紀念特展的事。



↑朱德群巨幅畫作《復興的氣韻》草稿圖於上海大劇院展出。

(十三)
董景昭聽到吳冠中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考慮到朱德群的身體狀況,她不忍心將好友去世的消息告訴丈夫。
董景昭即時寫了一首小詩傳給記者。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吳冠中紀念特展的開幕式上朗讀了這份來自遠方的懷念:
惡訊傳來,暗彈傷心淚
德群病中,您是他精神上最有力的支柱
你們對人生的共識,給了他莫大的安慰
他不再孤寂了
我不忍心讓這殘酷的事實加以折磨
讓他平靜的心縈繞於人間
等待那與您驚喜的相會……



↑「留法三劍客」之一的吳冠中,畫作自成一格,這是1997年他在香港畫的寫生畫。

(十四)
2013年11月,香港佳士得拍賣朱德群的一幅《無題》,以7068萬港元成交,再次刷新他個人作品的拍賣紀錄。
同年,胡潤藝術榜在世藝術家公開拍賣作品成交額中,朱德群的作品以總成交2.8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二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專門從事外國美術研究的王端廷認為:
朱德群最大的特點是色彩絢麗,加入光的應用,這在傳統中國畫中是沒有的。
朱德群作品的特點是熱烈的、開放的、絢麗的、接近西方表現主義內端。
吳冠中去世四年之後,朱德群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他直到去世都不知道好友吳冠中已經去世的消息。
同為「留法三劍客」的趙無極,也於2013年4月9日在瑞士辭世。
這真是一個大師遠去的年代。
也許真如董景昭的詩中所言:
他們三人在天上的相會,是一場「驚喜」的相逢。

苦戀,愛群道

走畢藍塘道,轉入寶雲道。 一路走走拍拍。 看看腕表,已近中午。 全程走完寶雲道,下午便來不及上班了。 於是來個折衷,從寶雲道中央的小徑下山。 走至山腳,發現前面就是熟悉的愛群道。 驚喜的是,一路都是開滿花的苦楝樹。 頭頂是花,腳下也是花。 四野無人,獨享花花世界。 不妨當一下「...